近日,一条“味精真的被误解太久了”的消息上了热搜。记得小时候,厨房里的味精地位几乎和盐一样,做菜时总要放一点提鲜。可能是由于外形问题,味精这种白色结晶的颗粒形态,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化学合成的工业产品了。
其实味精的制作过程出乎意料的“生物”。味精是以大米或淀粉为原料,经过谷氨酸菌的发酵,通过细菌来合成的。最后再进行提纯和结晶,得到纯度高达99%的谷氨酸钠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味精。味精的外表,正是由于其高纯度决定的。就像盐、糖、小苏打一样,纯度越高,外表看起来越“化学”。
而且味精本身也不算人类的“发明”,只能算“发现”。1908年,是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,从海带的成分中分离出了谷氨酸钠。可以说味精从“出身”到“生产”,都是很“绿色”的。味精也是现实生活中,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增鲜剂。
虽然现在家中直接用味精的场景少了,但味精并没有消失,而是藏在其他调味料背后,作为主要的增鲜成分。比如看一眼鸡精的配料表就会发现,排在第一位的配料就是味精。也就是说鸡精的成分中,味精的含量是最多的。还有鸡精的衍生品,蔬菜精、蘑菇精……配料表第一位都是味精。
这么看,味精可真是调味品界的“劳模”,“挨着最多的骂,干着最多的活”。除了上面这些调味品,酱、酱油、耗油、腐乳、料酒、薯片、虾条、辣条、方便面、面包等都可以加入味精。在如今这个时代,就算做菜不用味精,通过其他调料、零食、餐馆、外卖等途径,也会不断地摄入味精。
对于味精,其实只要记住两点就行了。首先味精和其他氨基酸盐一样,抖客网,不太耐热。味精长期受热或加热到120℃时,会生成有毒无鲜味的焦性谷氨酸,即羧基吡啶酮。虽然不是剧毒物质,但也没什么营养。所以味精最好在出锅前少放一点就够了。
其次,3岁以下的儿童,应该培养清淡的口味,让孩子们熟悉食物本身的味道。除了适量用盐,像味精、酱油、耗油、香料等调味料,尽量少用或不用。
味精的发明和使用,主要还是为了人们方便。海带、紫菜、虾米、蘑菇等很多食材中,都含有天然的鲜味成分,只不过含量并不高。想要把他们的滋味完美地发挥出来,需要非常高超的厨艺和食材配比。而以味精为代表的鲜味剂,很直接粗暴的解决的这个问题,让普通的饭菜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。但这并不是说人们离开味精就不行,吃不吃味精,选择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里。
原标题:【“味精真的被误解太久了”上热搜,你多久没吃味精了?】 内容摘要:近日,一条味精真的被误解太久了的消息上了热搜。记得小时候,厨房里的味精地位几乎和盐一样,做菜时总要放一点提鲜。可能是由于外形问题,味精这种白色结晶的颗粒形态,实在太容易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xuetang/163571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